“这位居民本该每月足额领取低保金,怎么实际发放情况却与政策要求存在明显差异?”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纪委监委聚焦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落实情况,开展监督检查,发现有少数居民低保金发放不规范不到位等异常情况。
经查,该区建宁路街道五所村社区工作人员执行低保政策打折扣,在没有进行走访调研、细致核查数据基础上,便自行减少工作量、虚构低保人员家庭收入,未及时动态更新低保人员信息,致使该居民两年没能按政策全额享受低保金。最终,该社区工作人员受到相应政务处分。
为进一步摸清全区类似民生问题底数,该区纪委监委结合已查办低保金发放暴露出的监管漏洞,联合区人社、民政、卫健、公安等部门,分兵多路、循线挖掘,在全区范围内举一反三开展整治,严肃查处背后责任、作风和腐败等问题。
以主体责任履行质效为突破口,深入开展调研督导,推动区民政部门和13个街道紧盯惠民政策执行中的卡点堵点淤点等问题开展自查自纠,督促移送问题线索10余条。发挥数据赋能优势,采取“铁脚板+大数据”监督手段,依托阳光惠民监管系统,组织比对分析近5年残疾人两项补贴发放数据7300余条、重点低保人员信息数据300余条,从中筛查发现“漏保”“错保”问题线索,以及执行政策打折扣、搞变通等问题。
为深化综合治理,扎紧扎牢社会救助兜底保障“安全防线”,该区纪委监委落实查改治贯通要求,创新监督破题、办案答题、治理解题、制度结题的模式,狠抓低保金监管,在民生领域推行项目化系统整治,约谈关键岗位人员30余次,督促落实入户走访巡查1.46万人次,推动发现并整改问题20余项。
该区纪委监委针对监督检查和案件查办发现的制度机制漏洞,紧盯公示公开“窗口”,推进责任链条修复和监管流程再造,督促职能部门完善城乡低保审核确认、动态管理和日常监管等系列制度,优化主管、监管联动机制,对信访首问责任制、巡查入户走访等工作流程进行再细化、再具体,推动形成“一门受理、协同办理”工作格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