千年古运河,今绘新画卷。
近日,浙江杭州大城北运河沿线整治提升工程全线完工。运河水静静流淌,市民游客漫步运河沿岸欣赏风光、了解历史,沿岸地区产业向创意设计、数字经济转型升级,群众幸福感进一步提升,区域经济发展更有活力。
南起浙江,北抵北京,跨越千年,这条世界上最长的人工运河,滋养着两岸城市和人民,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,是流动的文化。
习近平总书记于2020年11月考察江苏扬州时指出:“希望大家共同保护好大运河,使运河永远造福人民。”深深牵挂,殷殷嘱托,大运河在生态修复中保护,在文化传承中发展。沿线省份全面建立河长制,南端沿线重工业企业有序退出,20多个生态公园在大运河河北沧州段建成,大运河文化旅游景区成为北京新的“城市名片”,2022年起京杭大运河已连续4年实现全线通水。
一条联通南北的水路航道,一条连接古今的文化纽带,大运河的千年时空里交相上演着漕运、水利、船舶文化的传奇故事。沿线地区通过还原、展示、修复,使1200多项水工遗存、运河故道、名城古镇等物质文化遗产得到了保护,2014年,中国大运河被列入《世界遗产名录》,运河考古深入推进。近年来,以运河为主题的博物馆、文化园相继建成,成为市民游客的出行打卡地;连续举办7届大运河文化旅游博览会,搭建运河沿线文旅融合创新平台。
因河而生,因河而兴,南来北往,生生不息。大运河沿线,一批智慧港口、数字航道加快建设,绿色航运能级不断提升,商业贸易往来活跃,文化、科技、旅游等产业深度融合,为沿岸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的动力。
千年水脉,传承千年文脉。大运河保护传承利用的持续深化,让这条古老水道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焕发出新的风貌。流淌千年的运河,将永远造福人民。